best365网页版登录(APP)最新版下载登录

best365网页版登录 文化之窗
2007-08-20

中国建筑的灵魂—“天人合一”

    《易传》中说:“是故阖户谓之坤,辟户谓之乾;一阖一辟谓之变。”说的是:天地好比建筑门户,而建筑门户又犹如天地。可见中国建筑文化起源之早,而且从一开始便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,互为依存,互为推进。体现了“宇宙就是建筑,建筑即为宇宙”的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文化。正如英国剑桥著名学者李约瑟在《中国的科学与文明》一书中所说:“世界上没有其他地域文化表现得如中国人那样如此热衷于‘人不能离开自然’这一伟大的思想原则。作为这一东方民族群体的‘人’,无论宫殿、寺庙,或是作为建筑群体的城市、村镇,或分散于乡野田园中的民居,也一律常常体现出一种关于‘宇宙图景’的感觉,以及作为方位、时令、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。”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全委会主席、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在《论中国建筑文化》一文中说:“的确,最能形象具体地表现出中国文化之人文精神的,莫过于中国建筑。”
    这一建筑文化的本源,来自于《易经》以及历代不断涌现的中国伦理与风水学等思想。因此,当我们瞻仰观赏中国的各种建筑时,其中无不包含有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(明代计成《园冶》)的独特哲学思想和最高审美理想,无不象征着祖先的文化灵魂。
    譬如:中国历代的城市、宫殿、坛庙、民居、寺院(寺塔、道观、清真寺)、衙署、祠堂、陵墓、文庙(孔庙)、学宫、仓廪、桥梁、堰坝、城垣、园林建筑等等,也无不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哲理和文化审美。正如俄罗斯大文学家果戈里所言:“建筑同时还是世界的年鉴,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,而它还在说话哩。”美国著名建筑师弗·劳·赖特也说:“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,它是当时的那个时代、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。”
    中国的历代建筑也正在向我们21世纪的人类娓娓地“说话”和展示当时那一页最真实最动人的“记录”。因此说:人类与建筑,可谓是朝夕与共的“亲朋好友”。人类的起居、饮食、工作、文化娱乐、宴请宾客以及各种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活动、人的生老病死等,莫不在建筑环境中进行。所以当我们去认识中国建筑的文化本质时,必须把处于一定建筑环境之中的人的意识、观念、思想、情感与行为充分考虑在内,从而营造出“天地入吾心”“天地入吾庐”的文化理念和建筑奇观。中国的建筑,透着一股永恒的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文化气息,是这三者的具体、形象、生动的表现。鉴于此,这里用唐代大文人刘禹锡《陋室铭》的名言套编了一句话:居不在大,有气则灵!
    综观人类的建筑杰作,深深地体味到了那种“天人神作”的风韵。然而,怎么对这些“天人神作”承古并创新呢?这就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必须立即回答的问题。1972年11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》(即《世界遗产公约》)。首次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和保护的定义。
    《世界遗产公约》的标志图案是一个外圆,内正中一个方形。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。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,圆圈代表大自然,两者密切相连。这个标志呈圆形、既象征全世界,也象征着圆满周到地保护。
Baidu
sogou
Baidu
sogou